分享
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(中)明年中共二十大时,还不到政治局常委退休年龄线,是否转任他职,备受关注。图为他去年至河南考察。(中新社)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二十大动向
距离2022年秋季召开中共廿大仍有一年多,在高层权力改组奉行“隔代指定”、“七上八下”等潜守则出现变化后,中共中央接班计划,讳莫如深,以致4月初习近平有近半个月未曾公开露面,都曾引发各种臆测。不过,“以党领政”、“依法治国”,位居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中央政治局,依旧是全党最高权力核心。变与不变,存乎一心。
1927年中共五大创设中央政治局以来,固定班底委员就是25人,名单惯例是在全国党代会第一次中央全会召开时揭晓,只是基于超前部署的特殊政治安排与中共高干“圈子”的相对有限性,总能提前窥见最高权力格局变化的政治动向。
地方党代会换届先行
《多维新闻》分析,其一,各地党代会党委换届选举,将从今年秋中央全会后分两轮展开,直到明年6月结束。人事布局通常会连动,需要“大局出发、通盘考虑”,提前卡位。换届前总有重磅信息释出。比如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的4大直辖市与广东、新疆等6大地方党委书记,一旦在这一年半载更动,等于宣告继任者提前取得政治局“入场券”。十九大前约1年,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、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分别主政天津、重庆,即循此路。
其二,政治局委员作为国级领导人,“七上八下”、“同一职务不得连任超过两届”依旧适用,确保实务上存在某种程度确定性。
最终25人名单较稳定
其三,历来中共党代会通过的最终25人名单,相对稳定,常态分布党政军各系统,不会偏离太多。第一层以政治局7席常委为主:总书记、总理、人大委员长、政协主席、负责意识形态和党建的常委、中纪委书记、首席副总理等,16届、17届多了国家副主席、中央政法委书记两席。
第二层是中组部、中宣部、中央政法委(18届起)等党务系统一把手、未“入常”的其他3名副总理,人大常委会首席副委员长、两名军委副主席等9人。加上地方6名大员。
第三层是依现况微调。像是总书记大管家─中办主任入局,始于2012年十八大的栗战书。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只在十八大仅一位“三朝首席文胆”王沪宁入局。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“入局”是十九大特例;全国政协第一副主席王刚卸任中办主任后入局,也是孤例,十九大时名额由中纪委第一副书记杨晓渡代替。
李克强留常否是关键
其四,打破“传统守则”的可能。2018年3月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不得连任超过两届的限制。2021年《全国人大组织法》修正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微调副总理、国务委员、中央军委副主席、委员。守则变化充满变量。
廿大前的“卡位”桥段早已登场,各种迹象显示习近平续任已成定局。依年龄画线,政治局委员届时至少有1950年次栗战书(常委)、许其亮、王晨、孙春兰、杨洁篪、张又侠、1952年次刘鹤、1953年次陈希、杨晓渡、与1954年次韩正(常委)、郭声琨等11席超龄待补,其中,重中之重的两席常委与总理职务连动,鉴于李克强(1955年次)两任总理届满,年龄又未过红线,是否比照1998年李鹏“留常”换轨人大委员长,将是观察廿大高层布局的关键焦点。
本文由:oe欧亿平台登录 提供
关键字: oe欧亿平台登录-欧亿体育官网app下载
微信
微博
头条
直播
快手
抖音